工作动态

防控疫情作品选登-雪晴雨阴的日子里

点击量:   时间:2020-03-15 10:35
雪晴雨阴的日子里
               ——疫情防控日记
                                                                                                                                                                             段吉昌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四日                           
 
        除夕之傍晚,站在朝南的阳台上,窗外暮气沉沉,雾气腾腾,淅淅沥沥的冬雨时大时小,好像在为寒冬的即将离去哀鸣祈祷。远处的秦岭山脉依稀再现,云里雾里的如影视剧里的神仙境地,预示着这座山城的神秘、绮丽、博大和厚重。躯体突然“被隔离”在这一百多平米的方框里,思维不能像以往一样随心所欲遨游这花花世界;身躯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如兰如画的小径里自由游荡;心被不断传来的各种信息撞击着;生活激情像强烈的烈焰遇到洪水,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特别是哪些有关生命的信息,关于武汉和湖北的传闻,铺天盖地的覆盖了所有能传到的信息媒介。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搅乱了,许多担忧、担心像大海荡起的波涛撞击着灵魂。我们是生活在底层的平民,属于弱势群体,一直中规中矩的生活着,谈不上关心国家大事却也安分守己,关心不了国家大事却也能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益于人类的善事。在这个国度里生活,受到国家强大的保护,潜意识里还是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觉得规矩做人做事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了。这个时候,内心关注和担忧的还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所谓的儿女情长。
       早上,小区物业贴出了应对冠状疫情的布告,要求大家春节期间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这才是真正可信的信息,让这个春节的含义多少有些变味。前几天儿子儿媳就已经在下班途中买了口罩和消毒酒精及消毒用具,叮咛我们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进门用酒精消毒,孩子就不要带去小区游乐场玩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而且口气相当的严肃。
       昨天早上儿子儿媳上班刚出门就打电话回来让赶紧到医药超市再买几十个口罩,妻子跑出去买了,在小区东门外的医药超市排队等了两个多小时才买到二十个。妻子刚进家门女儿的电话就来了,叮咛多买些面粉、蔬菜等生活用品,准备长期呆在家里。女儿女婿是乡镇基层医院医生,往年春节轮流在单位值班,每次一天一夜,今年集中值班,而且三天三夜,这让我们意识到这次疫情是有些严重了。
       上午一直在下雨,淅淅沥沥的总是不停,我抽空去了一回下马营集市,想买几副花骚富态一些的对联。家里有几副单位和社团发的印刷体,我感觉有点老气、呆板缺少生气。小孙女闹着要“出去玩”“逛一圈”,我怎么解释她都不听,一个劲喊着要荡秋千、滑滑梯。好在大孙女放假在家,好说歹说她才和姐姐一块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打扮去了。
       集市上行人不多,卖对联的只有一家,往年这个时候这里卖对联的有数十家,今年却这么萧条。一对青年男女,在一个大棚伞下摆着案子,各种对联应有尽有。看了两幅大气一些的准备购买,还没问价格,就听到老板和一对男女买主争吵起来。男顾客说怎么这么贵,一副二十五元啊,老板还在解释,老板娘突然爆发了:“啰嗦啥,一副三十元,你这三副九十元,买了买,不买了拉倒。”女顾客立马放下拿在手里的三副对联,拉起男顾客走了。我也不由自主的放下手里刚选好的两幅对联默默的离开,不是嫌贵,那个霸道的作风实在不能接受。其实去年这里的这种对联一副十元,今年涨了三倍,也许是因为稀少的缘故吧。
       转回头来朝家走,沿街买蔬菜水果的很是亲热,但没有一个带口罩的,像我们这些极少数带口罩的老人被他们和许多人视作小题大做,甚至是怪物出世。我看到刚才买对联的小两口在一个门市的屋檐下,手里拿着几副手写对联和摊主说着话,也想买两幅。刚到跟前,就听男的说“一副六元三副十八元行不行”,摊主挺和气的说:“不行,就二十四快钱,你不看这是现场手写的吗?”,男买主还说二十元,我赶紧接话:“这么好字几块钱一幅,写字也不值钱了”,男顾客二话莫说付钱走人。我拿起两幅顺嘴问润笔老师:“是老师现场写的吧?”不料摊主扬起头两眼一睁:“不是现场写的还是冒充的?”我被噎得半天不知说啥好,赶紧拿了一副对联,微信付款后逃离了去。今年晦气,自己心里想。
        中午十一点去五号楼贴对联,巧合的是邻居的对联纸质样式与我买的一摸一样,也是手写体,只是内容不一样。邻居在市委一个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这幅对联想必是什么名人送的吧,也许与我这幅出自同一人手笔。我有些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毫不费力的得了名人墨宝,自己也高大起来。正在飘飘然,邻居夫人开门出来,抬头看到我正粘贴的对联有些吃惊:“你也是在马营街道买的吧?”我连说“是”,他夸赞了一番写对联的老师,说自己昨天出去碰见了,顺便买了一幅,便宜很。
        回头去三号楼贴了一副社团发的对联,颜色不鲜艳,对比色彩暗了些,但内容还算可以……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八日
 
        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一下子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严重性摆在了我们面前,也让我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也重视起来,应该说是大脑突然清醒了。以前经常听说某个地方实行一级或二级应急响应预案,但真正紧急到什么程度、是个什么样子确实没有经历过。
       我们经历过军营生活,而且是在野战部队,很自然的想起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情景,那是一种在临战状态下的军事行动:剃光头,衣服穿戴整齐并扎武装带和弹夹带;在衣服的领口、衣襟、裤腰、裤管、鞋底写上部队番号和原籍详细地址;全副武装,弹药装填到位并关上保险;打好背包,怀抱枪支二十四小时坐在背包上,一声令下立即集合出发。这期间可以看报纸书籍写东西,可以打牌做无声游戏娱乐,但不能离开营区。各自衣物打包装入大提包,写上部队番号和家庭住址留在原宿营地,待出发后由后勤人员收藏。据说许多战友给父母写了信或遗书留在背包里。我没有写过,部队领导也没有要求过,但是军事条例条令里有要求。我们心里也清楚,说不定那一天就上去了,就厮杀就拼命了,甚至就光荣了。每个人的心态是平静的积极的,甚至是热情高涨的,因为是驻扎在边防城市的野战部队,作为军人,随时准备上战场杀敌立功。大家私下里的口头禅是“脑袋都挽在裤腰带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我们也明白,一旦开战投入战斗,那就是腥风血雨,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国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那不是也要进入战备状态,要准备厮杀了吗?
        说实话刚开始时心里面确实也没太当一回事,不就是个流行病吗?武汉距离宝鸡又那么远,而且武汉在南宝鸡在北,南北气温和湿温差距大,往年五一前后我去武汉大学考试,出发时家里晚上睡觉还要盖棉被,到武汉晚上睡觉却要开空调吹冷风了说明两地温差还是比较大的。武汉的温度和湿度高,比较适合病毒生长繁殖,宝鸡相对暖和的晚些,病毒也就来的晚些,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其实就是轻敌了。
       孙女和她爸妈除夕早上乘坐高铁去了山西大同姥爷家。车票是一个月前购买的,这一段做了十分完备的准备工作。我注意到,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儿子他们的准备工作慢了下来。儿子儿媳是食品单位安全监测工程师和检测师,他们心里应该有数,我心里这么想。每天在网上看国家发布的疫情布告,我有些担心:腊月二十六全国当天确诊病例是二百九十一人,到腊月二十九日当天就新增了五百七十一人,每天的确诊人数增长六七十人。腊月二十九晚上,儿媳妇有点犹豫了,她说两个孩子还小啊,很是担忧。但我知道他们结婚十一年了,还没有在孙娃他姥爷家过个春节,每个春节都是在单位加班,一来是单位工作忙,二来也是为了挣每天三倍的工资。今年好不容易腾出手来请假去一回,还遇到了这么个情况,我也不忍心让他们退票。亲家一家应该早就做好思想准备和女儿外甥团聚,如果突然不去了,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心理上也是一次小小的伤害。
        除夕早上,儿子们起床很早,简单早餐后背起行囊向大同进发。出门前各自用酒精对全身喷洒消毒,戴双层口罩。我们送到小区门口就被他们挡回家了,说车站人多易感染病毒。儿孙们离开的当天下午,全国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一下子增加到八百三十人,比前一天增加了二百五十九人,国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我详细查阅了各省确诊病例,儿子他们所处的大同市那个地方没有确诊病例,也没有疑似病例,这让我们的心情宽松了许多。宝鸡每天都有确诊病例,其中一例就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区。没想到病毒一下子就到了自己跟前,让人感觉这病毒像狂风一样说来就来了,心理确实有些吃紧和恐慌。
       小区物业当天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通知张贴出的同时,东南西北四个门,只留北门进出,进门的一定要检测体温,第一天物业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检查登记,保安严格验视进出人员,坚决杜绝生人进入小区。小区其它三个门全部封堵,不准任何人出入。车辆就更进不来也出不去。
       儿子天天打电话,告诫我们千万没出门,就呆在家里。我出去取了一回快递,儿子电话跟踪,出门叮咛我拿上消毒酒精和喷洒器,不要和人面对面说话,回来进单元门前对身体和快递物品喷洒酒精消毒,进户门后对手和脸及鞋底喷洒酒精消毒。和儿子手机视频,小孙女和她爸她妈姥爷姥姥呆在屋内,大孙女与她的表妹在院子玩雪人雪球,闹腾的正欢实。大同在山西北部,感染的几率要小一些,心里虽然担忧,多数时间还是自我安慰。
       女儿晚上发视频来,问我们米面蔬菜准备情况。女儿和女婿都是乡镇医院临床医生,住在县城里。春节前把爷爷奶奶伯父妈妈妹妹都接到家里,一家九口四世同堂,一家人乘春节大团圆。腊月三十晚上女儿视频,说医院新年安排自己腊月三十早上开始新年值班,到正月初三早上交班回家,今年拜年本来就晚一天。但形式突然紧张起来,医院里今天下午开会成立了疫情控防领导小组和各个行动组,从明天起,除留值班人员外,全部下乡配合镇村宣传、检查、督促,任何人不准离岗脱岗。女儿的两个孩子,大的再有几天就三岁了,小的才一岁,上面还有爷爷奶奶和伯伯及公婆,疫情防控形式这么一紧张,他们两口可能要全天候值班。我劝他们别来了,安排好自己的家务,搞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安心搞好冠状疫情防控工作。
 
 
                                                                                                                                                                                                         二零二零年二月三日  正月初六
 
       正月初四下午,儿子说他们火车票改签了,第二天乘高铁回宝鸡,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天。正月初五晚上七点多,儿子儿媳两个孙女下高铁后乘出租车到达小区门口。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大孙女首先拥抱了我一下,问我出来时消毒了吗?小孙女跳到我怀里,双手拍着我的脸,也学着姐姐的样子问我消毒了吗?
       来到单元门口,妻子手拿酒精瓶和喷洒器等在楼下,大家相互帮忙喷洒消毒,头上脸上身上腿上脚上鞋底喷洒的很仔细。随身带的包、皮箱、手套等,也都反复喷洒消毒,生怕有漏掉的地方。终究儿子他们是食品检测师,这方面也非常专业。
       进家门后,他们四人的外套全部脱下来,又对外套里面和身体喷洒消毒,脱下的衣服和行囊迅速拿到阳台,再喷洒消毒后对阳台密封了几天。儿子按照单位安排,回宝鸡当天开始在家里隔离十四天后再上班。我们一家人从此开始了自觉的“被隔离”生活,天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儿媳认为自己在娘家走动的多些,单独把自己隔离在一个房子里,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予家里任何人见面。小孙女每天喊着要妈妈,母女两隔着门说话,儿媳哄着孙女不要哭,要听爸爸话,做个好孩子,孙女挺起胸膛在客厅欢快的吆喝着“好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女儿说自己初三晚上被换岗回家休息一天,可以关照一下孩子。但刚到家吃了个晚饭医院电话就来了,全体人员二十四小时在岗。女儿上大学虽然学的临床医学,在咸阳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实习一年,但到乡镇医院后被安排分管防疫,许多时候下乡督促检查,这次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和乡镇干部下乡,接触的人相应多些,从照片看,许多时候只戴口罩穿白大褂,未穿防护服,我们非常担心,每天几次打电话督促她注意好自身安全,她反而安慰我们,教我们防护知识。女婿和女儿情况基本一样,二十四小时在岗,白天晚上住在乡镇中心医院。许多时候我们晚上睡不着觉,非常担心他们。大家都在“被隔离”,他们却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接触,据说每个乡镇医院只有几套防护服,供特别紧要的岗位人员穿戴,多数医护人员每天工作只能带医用口罩,每个医院都在自己辖区筛查出了数十名从湖北或武汉返乡人员,他们每天要去家访,检测量体温,这些让我们时刻担心他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宝鸡出现确诊患者以来,每天晚上我们很晚才睡觉,睡一会儿就又醒来了,为他们担心受怕。有一天我把这种担忧告诉女儿和女婿,女婿却说他们院长一家四口都在基层医院,其中三人每天二十四小时在岗,让我们放心。并让我们多备些米面蔬菜。
       居家、安静、思考、等待,这大概就是“被隔离”人的心态,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谁也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与病毒去开玩笑,轻视的态度更不可取。病毒来了就得大胆的面对,勇敢的斗争。疫情没什么可怕的,听国家话,待在家里,看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上网,就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还有一点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听信谣言谣传,不乱传乱转乱说不是正规渠道来的有关冠状病毒的信息。这个时候需要安静、需要思考、需要全国一盘棋,也就是需要服从统一指挥。一句话:听党和国家的!
 
    作者简介:段吉昌,笔名鲁翔,陕西省陇县人,住宝鸡高新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宝鸡作协会员和市级多个协会会员或理事,苏蕙文化研究会宝鸡分会会长,西府文学社社长兼西府文学平台总编。作品曾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省级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国家级入选奖入围奖。
                                                                                                                                                                            邮箱:405469522@qq.com   
                                                                                                                                                     电话:13098151362              
 


  • 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荣获第五批陕西省文

    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荣获第五批陕西省文

  • 省艺术馆唐馆长一行来陇县_陇县文化馆

    省艺术馆唐馆长一行来陇县_陇县文化馆

  • [转载]陇县理论读书和文明礼仪演讲大赛

    [转载]陇县理论读书和文明礼仪演讲大赛

  • [转载]陇县9名青年演员在《宝鸡市百名青

    [转载]陇县9名青年演员在《宝鸡市百名青

  • [转载]陇县固关镇穆家庄农家书屋被评为

    [转载]陇县固关镇穆家庄农家书屋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