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作组经过仔细研判,深入挖掘,按照省市要求高质量完成“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和“陇州马家烧鸡制作技艺”三个项目申报专题片和文本资料的上报工作,有望通过省上评审,列入第七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一是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优秀非遗节目展演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文艺骨干集中展示了近三年来新创编的陇州社火、陇州皮影戏、陇州小调等非遗题材的文艺节目。
二是组织参加主会场展示活动,组织优秀作品(产品)参加宝鸡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暨“非遗购物节”展示展销活动。非遗产品陇州马家烧鸡制作技艺参加非遗展示交流和直播带货活动。
三是制作宣传版面,在东风社区、固关街展示省级非遗项目《陇州染色剪纸》。
深入调研,精心包装,成功将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申报为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非遗工坊。
一是成功与宝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我县召开“关陇社火传承保护工作会”,邀请甘肃天水、平凉地区、宁夏固原地区以及宝鸡市相关12个县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馆负责人和社火传承人、宝鸡文理学院相关专家80余人参加。会上关陇文化研究专家教授作了主题讲座,与各县区交流各地社火文化传承保护的经验与做法,比较系统地掌握关陇地区社火遗存与现状,观摩了陇州传统社火表演,共同探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会上发起成立了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文化艺术报、宝鸡日报等媒体随会报道。
二是利用数字平台对陇州社火、陇州小调、陇州皮影戏、陇州花灯等5个省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和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进行图文、视频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生活中各类非遗保护项目。
三是举办陇县非遗助力扶贫刺绣培训班,组织召开陇县非遗传承人座谈会,总结部署非遗工作、发放传承人证书。推荐5名传承人加入了宝鸡市非遗保护协会。熙地社火演义公司排练的陇州社火在农民丰收节上演出。四是加强馆际交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省“文旅融合 非遗先行“乡村振兴中的非遗实践提升班上,县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苏黎明作了题为《文化引领 打造品牌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经验交流,就如何进一步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提升地区影响力、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与会进行了阐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