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龙年献瑞,关山飞雪兆丰年。蛇序呈祥,陇州社火动天地。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评奖活动在宝鸡陇县隆重开幕。本次活动持续至2月24日,期间社火游演大赛将走进陇县县城主街道。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授予陇县“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称号。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主办。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宝鸡市市委宣传部、中共陇县县委、县政府等承办。
此次来自全国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十二支代表队云集陇州共展中国民俗礼仪精粹,打造中国民俗文化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层层选拔最终筛选出十二支代表队。他们分别是陕西省陇县陇州地台社火代表队、陕西省华阴县“天芯子”社火代表队、天津市龙武飞镲代表队、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高跷代表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土默特脑阁代表队、江西省万载傩舞代表队、江苏省溧阳市嵩里跳幡神代表队、黑龙江省“老擓舞”代表队、河北省桃林坪的花脸社火代表队、贵州省黎平县抬官人代表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陈东村师公艺术团代表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秧歌代表队。
“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耍。“社火”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陇州社火形式多样,有重现古战场的马社火、粗犷剽悍的背社火、玄妙精彩的车社火、意趣横生的跷板、形式多样的狮子、旱船地社火表演、传神夸张的脸谱社火等。
2007年,陇州社火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陇州社火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陇州社火历史悠久,据陇县志记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起源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盛行于民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各乡村、工厂和国家企事业单位都装扮社火,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人们进行拜年迎春祝贺游演。正月十五元宵节,集中在县城观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彩旗飘扬,绚丽多姿,成为一大景观,人们将正月十五耍社火这一天成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