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陇州社火脸谱
(手工绘制 陇县李志文收藏)
王红星摄影报道
现代陇州社火脸谱
陇州社火已驰名中外,2006年元宵节陇州挈社火应邀赴广东吴川市汇演并获大奖。近年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友人观摩了陇州社火,国内有万余名专家、学者、记者、有关方面领导观摩了陇州社火,宣传了陇县社火。
陇州社火,千余年来繁延不衰,体现了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陇州社火的表演内容: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陇州疙瘩社火脸谱
陇州社火的特色:马社火是陇州最普遍规模最大的社火。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各类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震耳欲聋,表演者挺胸昂首、神采亦亦。展现出黄土地西部壮士的雄风。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形成主要特色。
看今朝 陇州社火别样红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如果你能在元宵佳节这一天来到陇县,那你无疑是幸运的。这一天,劳作了一年的庄稼人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自发的组织起来,自扮自演成各种戏曲人物,在村、镇、县城游演。
元宵节当天,冠有民间社火之乡的陇州社火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尤显古战场的马社火,意趣横生的跷板,玄妙险峻的高芯,粗犷膘悍的背社火,威武雄壮的锣鼓队,古朴无华的社火脸谱,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承传着民俗民情,喷放着泥土气息,各类社火,依次布阵,逶迤长达数十丈乃至数里。演的来劲,看得过瘾,当日扮装团队多达百余个,游演者达四五千人之多。数万群众到县城观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扬,绚丽多姿——壮哉!
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迁、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
陇州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盛行于明国,发展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脸谱,服饰和道具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
陇县地处陕西西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尤以陇州社火最为突出。陇州社火内容古朴、形式新颖,化装精巧,气势恢宏。